標題: 代中央禁衛軍
子龍
註冊會員
Rank: 1



UID 5
精華 0
積分 814
帖子 184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07-8-31
用戶註冊天數 6105
用戶失蹤天數 2937

61.219.51.190
分享 
發表於 2007-10-23 13:56  資料 私人訊息 
代中央禁衛軍
代中央禁衛軍


中央禁衛軍是指中國古代由皇帝直接控制、統轄的軍隊。「禁衛」指的是守衛皇帝居住的宮禁,也包括駐守首都地區。一般說來,中央禁衛軍都由全國最精銳的、戰鬥力最強的部隊擔任。
先秦時期,中央禁衛軍有一個從萌芽、雛型到完善的援展過程。
夏代還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國家常備軍,但已有了數量很少的王室衛隊,其稱謂不可考。
商代已有了常備軍雛型,武丁時形成較固定的右、中、左三師,相對於地方軍隊而言,這三師便是「王師」了,它既可說是最早的常備軍,也可說是最早的中央禁衛軍。
西周時,常備軍編制逐漸完善,其中駐守鎬京的「宗周六師」,同時也是中央禁軍。
周公東征營建東都洛邑後,在成周建立的「成周六師」也可以看成是中央禁軍的擴大。
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東遷至洛邑,中央禁衛軍事能由原「宗周六師」和「成周六師」合之,但此時王室已逐漸衰微,中央禁衛軍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不能與西周時相比。當時各大諸侯國的軍隊建制,紛紛以王室軍制組建,一般稱為「三軍」,周王室禁軍當如是稱,只是究竟是左、中、右三軍還是上、中、下三軍還有待考索。
秦漢時期,隨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確立和發展,中央禁衛軍的建制遂定制化、制度化。
秦代中央禁軍由皇帝警衛部隊和首都衛戍部隊兩部分組成,名稱不詳。
西漢初,中央禁衛軍由南軍和北軍組成。南軍主要屯駐居於長安城南的未央官,北軍主要駐守長安城北。
漢武帝時期,南軍中增加了期門軍、羽林軍,它屬於皇帝的親兵;同時又在北軍中增加了一支由八校尉統轄的親兵。南北軍建制,反映了宮廷內部政治鬥爭的白熱化。
魏、晉南北軍禁軍建制較複雜。
三國曹魏時的中央禁軍稱為中軍,它由原曹氏親軍「虎豹騎」發展而來。
曹丕稱帝後,改稱武衛營,加上中領、中護、中堅、中壘等其他親兵,合稱五營。武衛營警衛宮廷,其餘四營擔任京城警衛。此外,原東漢北軍中的越騎、屯騎、步兵、長水、射聲五校尉營也依然存在,但兵員甚少。司馬氏掌權後,中軍數量大增,為的是削弱原曹氏兵力。
蜀漢中央宿衛軍由左、右羽林郎和虎步營、虎騎營組成。
孫吳禁軍亦稱中軍,擔任宿衛的有羽林、武衛、虎騎等,多由孫氏故將部曲組成。
西晉中軍承曹魏中軍而來,宮廷和京城的警衛部隊稱為宿衛軍,司馬炎時宿衛軍由原親兵中衛軍和驍騎軍擴編成新的武衛營。守衛宮廷的還有領軍、護軍、左軍、右軍、驍騎軍、游擊軍六軍和四軍(左、右、前、後)、六校(漢魏五校尉營加新置翊軍校尉營)、二營(積弩、積射)。此外太子的東宮衛土也已有左衛軍、右衛軍、前衛率、後衛率、中衛率等建制。
東晉時,中軍由司馬睿親兵轉變而來,雖數量不多,卻仍保留了原西晉宿衛軍中的六軍、五校營和四軍(編為鎮衛軍),但同駐首都建康的還有地方軍隊,其建制混亂。
此時北方的十六國戰爭頻仍,國界不定,中軍和外軍限不明,一般說來,受皇帝或王指揮的那部分軍隊便是中央禁衛軍,各國禁軍名稱不一。
取代東晉的南朝劉宋中央禁軍則由內、外軍組成,又總稱台軍,由北府兵的精銳組成,其中內軍擔任宮廷警衛,外軍擔任京城警衛。
後來太子東宮兵力有所強化,直至孝武帝時才撤去太子所屬三營。太子屬部也在禁軍之列。
南齊、梁、陳禁軍一如劉宋。北朝禁軍在北魏時奠基,北魏宿衛軍來源於鮮卑拓跋部落制時的扈從隊,並組成北魏主力軍中軍的主力。後來改稱羽林、虎賁等稱謂,並趨向正規化。
東魏、北齊時,由中軍組成禁軍,宿衛軍為其中之一部,由領軍將軍率領,另有衛尉所領宮廷禁衛,護軍將軍所領京畿四周關津禁衛及京畿大都督所領京畿地區守備。
西魏、北周中軍以府兵為核心,但另有禁軍,稱為「親信兵」或「帳下兵」,並以皇帝心腹掌領,下分左、右宮伯和左、右武伯兩大部分,後又增設左、右甸武,左、右司衛等建制。
隋唐禁軍,由府兵組成。隋朝禁軍歸十二衛府統領,其中左右衛負責宮廷外警衛,左、右武侯、左、右領、左、右府、左、右門監府、左右領軍府等分掌皇帝護從「特衛皇帝「宮殿門禁及籍帳、差科、辭訟等,此外還有「東宮十率」也屬禁軍。
唐代中央禁軍,一部分是南衙十六衛輪流宿衛的府兵,它從隋中央的禁衛六軍十二衛發展而來;一部分是北衙禁軍,北衙禁軍屯於宮苑,它由隋末李淵父子從禁軍轉化而來。
唐後期,府兵制瓦解,禁軍靠募兵充任,並以宦官領之。
五代禁軍從唐末禁衛六軍發展而檢,但名稱經常變動,建制也很混亂。阞外,五代沿襲唐末藩鎮舊例;皇帝除握有中央禁軍外還有親軍,擔任宿衛的往往也是親軍。
北宋時期,由「守內虛外」政策導致禁軍範圍有所擴大,因為它除了皇帝親兵外,還把全國各地精兵收編進來,主力駐守京師地區。
北宋歷代禁軍的番號名目繁多,其中由原後周親兵為班底的禁軍有鐵騎馬軍、控鶴步
軍、龍捷馬軍、虎捷馬軍等,統稱上四軍,擔任宿衛。其他番號的禁兵分為中軍和下軍。
南宋兵制基本沿襲北宋,但禁軍已不再是全國兵力的主力。
遼、西夏、金、元是北方相繼出現的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遼中央禁軍稱為御帳親軍,既是皇帝親軍,又是全軍主力。皇帝私人還有宿衛軍,稱為斡魯朵軍,意為官軍。西夏的中央侍衛軍由侍衛親軍和皇帝親信軍隊組成,另外在京師地區還有一支衛戍部隊,它由侍衛軍中的主力擔任。金朝擔負宮廷警衛任務的稱為禁軍,京畿地區由機動軍負責衛戍。金朝禁軍開始稱合札(意為親軍)謀克,遷都燕都後改稱侍衛親軍。後又分為拱衛直使司和侍衛親軍兩部分。元代中央禁軍稱為宿衛軍,宿衛軍又分皇帝親自掌握的「怯薜軍」和由樞密院統領的侍衛親軍。
明代中央禁軍由全國衛所軍精銳組成,是衛所軍的主力。擔任首都衛戍任務的軍隊稱為京衛,京衛中又有一部分親軍衛直屬皇帝,擔任宮廷宿衛任務。朱棣遷都北京後建立五軍營(即中軍、左腋、右腋、左哨、右哨)以充實中央控制的機動力量,以後又增設三千營、神機營,合稱為三大營。清代中央禁軍由八旗軍中的滿州八旗組成,其中有親兵營、前鋒營、護軍營等。擔任禁衛任務的八旗兵分為「郎衛」和「兵衛」兩種,「郎衛」即皇帝的侍衛軍,「兵衛」即京師衛戍軍。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