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楠木正成(中)
楠正成
註冊會員
Rank: 1



UID 7
精華 0
積分 320
帖子 92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07-9-4
用戶註冊天數 6101
用戶失蹤天數 4187

61.219.51.190
分享 
發表於 2007-9-4 13:09  資料 私人訊息 
楠木正成(中)

二、智略縱橫的名將
正成之所以能在倒幕鬥爭中軍事上不斷取得勝利,除去其他原因,是因為他深詣孫子兵法,有良好的戰略頭腦和作戰指揮才能。相傳正成幼時曾師事大江時親(大江匡房七代之後),學習《孫子》,深得孫子兵法之妙用。在戰爭中他能充分運用孫子兵法思想,往往得以以少勝多、出奇致勝。江戶時代以後,在日本有中國的孔明,日本的楠木之說,正成被譽為第一流的軍事戰略家。
關係到倒幕事業成敗和中興命運的全局性戰略方針有過兩次,一次是1331年(陰)九月,正成舉兵前在笠置山同天皇的談話,一次是1336年(建武三年)四月,向天皇提出的迎擊足利尊氏的方案。
孫子兵法主張在戰略上要有大勇,就是說要藐視一切敵人,而在具體指導作戰時則要小心從事。在笠置山當天皇詢及使用什麼計謀才能打倒北條氏時,正成回答說:「草創天下之功就是武略和智謀」。若僅以威勢而戰,雖集六十餘州之兵亦難取勝武藏、相模兩州幕府軍。倘以計謀相爭,即使對全部關東武力亦可勝之。勝敗乃兵家常事,一兩次失敗無足掛齒,不必介意。只要聽說正成未死,聖業必能實現。看來倒幕戰略正成早已成竹在胸,至於戰略內容並未披露,但天皇對此深信不疑,一任正成為之。從以後的行動來看,正成戰略主要是打持久戰,以守為攻,消耗敵人,以建立和鞏固根據地,在全國發展倒幕力量,待時機成熟便採取攻勢。
正成最初的根據地在下赤阪城,1331年失守,1332年奪回後改建,在東南葛城山地築上赤阪城,再南在金剛山西麓、千早川畔築千早城,並在上赤阪與千早兩城之間構築進深很大的防禦陣地,即在扇狀高地兩翼配置十多個支城(衛星城寨),在千早城周圍也配置若干支城,把上赤阪和千田兩城寨緊緊包圍起來,同佔據吉野的護良親王形成椅角之勢,遙相呼應。有了牢靠根據地,進可攻,退可守,增加了主動性和機動性,這樣才能粉碎幕府軍的進攻。
本文第一部分已經指出,正成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時刻瞭解情況,密切往意形勢的演變,做到知彼知己,並以各種方式,包括以護良親王名義號召地方起事,積極爭取反幕形勢向有利於己的方向演變,這些都是正成戰略措施的組成部分。持久戰略獲得了成功,雖然經歷了艱難險阻,但最終以幕府的崩潰和中興政權的出現而實現了。與正成相比,肥後菊池城主菊池武時則顯得缺乏戰略眼光,1333年(陰)三月,輕率地進攻博多,襲擊探題北條英時而遭到全軍覆歿的命運。
其次,關於1336年(陰)四月,迎擊足利尊氏進攻京都的方案。(陰)二月,從京都敗走的足利尊氏,其軍隊在九州經過補充,實力大增,(陰)四月,率眾二十萬踏上進軍京都的征途。此時朝廷軍主力北昌顯家的奧州軍已回防奧州,在播磨(兵庫縣)佈防的只有新田義貞所部,兩萬多人。京都朝廷慌忙召開御前會議。據《太平記》所載,天皇命令正成下播磨,與義貞合兵一處,與尊氏決戰。正成分析了形勢,提出自己的戰略方針。他說:尊氏既已率築紫九國之眾向京都迸發,勢若雲霞。我方以疲憊之少量兵力同來勢洶湧之大兵力周旋,倘採用常規戰法必敗無疑。應召回義貞,如上次所為,君王臨幸山門,正成仍下河內,以畿內之兵封鎖澱川河口,從兩翼進攻入京之敵,使其軍糧枯竭,如此,敵必將疲憊不堪,乘此機會我方逐漸集結兵力,彼時義貞自叡山,正成自後方來攻,則朝敵一舉可滅。義貞也可能有這樣想法,即如果連一仗也不打就撤退,人們會認為窩囊,是可恥的,因此要防衛兵庫。可戰爭最重要的是最後的勝利,應考慮此時情況,然後決定。
孫子說:「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意思是說要打主動仗。正成在這裡提出的糧食戰略,就是變被動為主動的戰略。按此戰略部署,義貞軍奉天皇固守山門,切斷北陸方面糧道,正成封鎖住澱川河口,扼制來自漱戶內海方面敵之水軍,進而從南方進攻,那麼,京都則不僅糧道斷絕,且腹背受攻,有可能改變此次戰役的結局。但是正成的卓越戰略在參議藤原忠清的反對下,未被天皇採納。天皇還是讓正成赴兵庫會合義貞迎擊,結果,這個錯誤決定造成正成全軍覆歿、義貞敗退、中興政權立即垮臺的嚴重後果。
正成在戰鬥指揮上也表現出他的軍事才能,歷次戰役他都靈活運用了兵以詐立、強而避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以奇勝、避實而擊虛、以近待遠,以佚(逸)待勞等孫子的兵法思想和原則。著名的下赤阪收復戰、千早城保衛戰、渡邊橋天王寺作戰以及豐島灘戰役等,都是因地制宜,運用各種不同戰術進行成功作戰的戰例。
1331年(陰)十月,笠置寺陷蕩後,正成據下赤阪以五百兵力抗拒三十萬幕府軍,出奇兵沉重地打擊了敵人之後秘密撤離。翌年四月初的一個漆黑的夜晚,正成率五百騎突襲下赤阪。首先伏擊了守將湯淺孫六所部軍糧運輸隊,奪取了軍糧,然後在糧袋裡裝進武器,兵士扮成人伕,再讓別動隊偽裝追趕馱運的貨物。守軍見後急忙將運輸隊接到城裡,偽裝的士兵立即從糧袋裡取出甲胃裝身,揮舞大刀,齊聲呐喊,內應外合,城外兵一擁而入。這樣便以詐術、奇襲收復了下赤阪。
1333年正月,正成採取主動出擊,消滅了根據地周圍幕府地方武裝。六波羅急速派來隅田、高橋兩軍五千兵討伐,該軍從攝津渡邊橋渡河南下,採取攻勢。正成首先集中主力於天王寺以南,將一部兵力部署在渡邊橋附近作為誘餌,誘幕軍至南方,然後使埋伏在天王寺以南的主力部隊轉向反擊,從兩翼包抄過來,激烈地進攻,把敵軍通通趕下澱川。隨後,又和幕府增援軍宇都宮公綱所部周旋。當公綱敢死隊進抵渡邊橋附近時,正成不予理睬,一退再退。當公綱佔領天王寺後,正成便夜夜虛張聲勢佯攻,弄得敵人徹夜不安,終於迫使敵軍撤退。在這次戰役中,致人而不致於人、迂直、避強等孫子的戰略思想和戰術原則,得到充分發揮和貫徹。
1333年(陰)二月至五月進行的千早城保衛戰,正成以千名守軍擊敗了號稱百萬的攻城軍(實際約二萬多人),提供了城寨保衛戰術運用的範例。大凡守城戰術是憑險扼守高處,採取各種手段打退攀登之敵。正成常用的是投石和射箭方法,有時用稻草人誘敵來攻。(陰)三月五日,敵憑二十丈高(六十公尺)雲梯發動總攻,守軍則投擲火把,或以水彈(唧筒)射油,燒短雲梯,展開了若決積水於千切之豀(左奚右穀)的戰鬥,挫敗了總攻。正成並不只孤守城寨,還發動了熟悉地情的野伏七千多名,用他們或截斷敵之糧道,或神出鬼沒襲擊敵人,有力地配合了千早保衛戰。
1336年(陰)一月,京都攻防戰中,詭道和避實擊虛戰術運用得非常精彩。起先,足利軍隊打進京都,天皇逃至叡山,中旬北昌氏的奧州軍到來扭轉了局勢。二十七日官軍從加茂河灘、鞍馬口兩個方面進攻,擊敗足利軍。這時義貞按照正成的妙計不在京都佈陣,撤退到阪本,並揚言新田、北昌、楠木等七名將領均戰死,讓幾十名和尚到戰場尋找屍體,足利尊氏信以為真。第二天夜裡,正成讓數千兵手持火把,裝成向大原、鞍馬口方向撤退的祥子,尊民中計來追,官軍遂從四面八方進入京都,足利軍敗走。
從丹波向兵庫方向敗走的尊氏,(陰)二月十一日,其先頭部隊進抵攝津瀨川,同來迎擊的義貞、顯家所部接戰,至傍晚未分勝負。稍晚一點到達瀨川一豐島河灘的正成,根據自己的分析判斷,不去正面增援苦戰中的友軍,而急速沿豬名川南下,從神崎向尊氏軍後方迂回奇襲,獲得了勝利。敵人撤退了,正成又以準確地判斷,在六甲山山麓的越水附近設下埋伏。敵人發現中埋伏後大吃一驚,不戰自退,隊伍大亂,倉皇逃向九州。
1336年(陰)四月,足利尊氏率二十萬水陸大軍自九州東上,(陰)五月中旬,正成奉命開赴兵庫協助義貞迎擊。總大將義貞兩萬多人集中在和田岬一帶,迎擊尊氏水軍。正成率所部七百騎列陣於湊川會下山,迎擊足利直義(尊氏之弟)陸軍。二十五日,義貞軍受兩面包圍的威脅被迫後撤,正成被正面直義陸軍和東面登陸的尊氏水軍包圍,激戰四個小時,眾寡懸殊,他和所餘七十三騎最後皆自盡,結束了他的勤王生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