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東西兵聖比較
子龍
註冊會員
Rank: 1



UID 5
精華 0
積分 814
帖子 184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07-8-31
用戶註冊天數 6104
用戶失蹤天數 2937

61.219.51.190
分享 
發表於 2007-10-23 12:47  資料 私人訊息 
東西兵聖比較
西方克勞塞維茲與東方的孫子比較

一、戰略觀:
孫子:為最高的戰略層次,即大戰略的架構,考慮戰爭的計畫和準備及非軍事權力的運用。克氏:對戰略的定義,定位於今天戰術的層次;然克氏之真義為戰爭應對政策的服從,認為戰爭的活動分為戰爭的準備(preparation of war)和戰爭本身(war proper)。
二、克氏把戰爭性質列為戰爭研究的新觀念─「三位一體」,作為總體現象,戰爭是一種顯著的三位一體:1. 原始暴力、仇恨和敵意,那都可視為盲目的自然力。2. 機會和機率的作用,而創造精神在其中自由活動。3.作為一種政策工具,戰爭的服從要素使其僅受理性的支配。又指出這三方面的第一方面:主要地是和人民發生關係。第二方面:為指揮官及其部隊。第三方面:政府。理論若忽視三方面的任一方面,或企圖在其間固定一種武斷的關係,則將與現實衝突。
再則:戰爭不是消遣,也不僅是在冒險和勝利中尋求樂趣,無責任感的好戰之徒是無存在之餘地,戰爭是一種達到嚴重目的的嚴重手段。(aserious means to a serious end).
三、對歷史的重視遠大對戰略的重視,克氏諸多著作中除戰爭論外鄉,幾乎全是歷史著作,在戰爭論中他也經常引用史例來作為其理論依據。
四、極端重視戰爭與政治的關係,經濟僅視為一種先決條件,在戰爭的四個向度中,僅注重作戰一面而已。
五、重視戰鬥,積極尋求決戰,並以此為其全部戰爭論的重心,把毀滅敵軍視為最高理想,即嚮往絕對戰爭,重視數量和兵力的優勢。
六、克氏典型二元論的思維邏輯表現在其論「攻擊對防禦的關係」時曾指出:「當兩種觀念形成一種真正邏輯上的正反對照時,每一種對另一種互補。」;「戰爭防禦形式就本質而言是比攻擊形式較強」,其原因是導源於「位置的利益」(the advantage ofposition),充分發揮「後發制人」(beatisunt possidentes)之效。
七、探索戰爭性質時,有重大的發現,即戰爭中的不確實性(uncertainty) ,從戰爭中的不確實性中再區分為兩種不同而又互動的因素:
1.  摩擦(friction):
    在戰爭中摩擦是無所不在,它構成現實戰爭與紙上戰爭之間唯一區別,摩擦又可分為:
    自然的抗力:指一切努力都不能產生應有的效果。
    資訊的噪音:形成所謂「戰爭之霧」(the fog of war)。
2.  機會(chance):
    機會就是偶然,猜想和運氣在戰爭中經常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故在整個人類活動領域,戰爭是最接近一場紙牌賭博。
    可惜的是克氏對這種雙方之間的互動關係並未做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八、在討論軍事天才時指出:
戰爭為危險的領域,勇敢(courage)是軍人的首項要求,名將而無勇是不可以想像的,沒有天賦勇氣的人絕不能扮演這種角色,他分析說:「單獨的智並不是勇,我們常見非常聰明的人反而缺乏決斷,勇敢可以替理智和見識添翼,此種翅膀愈強,則可以飛得愈遠,視界愈廣,而結果也愈。」
九、東方的孫子非常重視情報,其整個思想體系建立在情報的基礎上,克氏卻持否定的態度,他說:「戰爭中有許多情報都是矛盾的,甚至於更多的情報都是虛偽的,而極大多數的情報都是不確實的。」由此可知克氏的焦點是作戰層面的問題。
十、克氏思想中的「核」(kernel)的盲點─先知的戰爭原則。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