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楠木正成(上)
楠正成
註冊會員
Rank: 1



UID 7
精華 0
積分 320
帖子 92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07-9-4
用戶註冊天數 6101
用戶失蹤天數 4187

61.219.51.190
分享 
發表於 2007-9-4 13:08  資料 私人訊息 
楠木正成(上)
楠木正成(西元1294~1336年),亦稱楠正成,幼名多聞丸,是日本中世紀時期著名的武將。他在推翻鐮倉幕府、中興皇權中起了重要作用,他的家世居河內國赤阪村。父輩時,其家已與河內、和泉、攝津等地土豪聯姻,並結成新型小武士團,打擊莊園,抵制北條氏統治,故被地方守護稱作惡黨。1331年元弘之變中,正成參加後醍酬天皇發動的倒幕運動,舉兵下赤阪。1333年據守千早城,大破幕府征討軍,促進各地反幕軍的興起。建武政權建立後,正成以其有功任河內國守、河內、攝津、和泉三國守護及記錄所寄人等職。1336年(建武三年)(陰)二月,叛軍足利尊氏軍隊進攻京都失敗,撤至九州,(陰)四月捲土重來。(陰)五月正成同新田義貞所部聯合迎擊於兵庫一帶,湊川一戰兵敗自殺,時年四十有三。正成死後,曾一度被北朝定為反賊,後改正,然在南北朝著作中皆受到稱讚,或贊之為智仁勇兼備之良將、忠臣義士(《太平記》),或譽之為賢才和武略勇士(《梅松論》)。江戶時代儒學興盛,正成的勤王事蹟被大加推崇。明治維新後,日本政府出於維護天皇制的需要,對正成其人及其事蹟更大力宣揚。不但追贈其位階至正一位,且建湊川神社以軍神祭之,並將其事蹟寫進中小學教材。從此這位歷史人物在日本已成家喻戶曉,有口皆碑。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政治民主化,有些著作斥正成為惡黨的叛徒、王朝的看家狗,有一些則回避評論。看來,如何正確評價楠術正成這個在日本歷史上影響較大的人物問題,迄今並沒有解決,它不能不成為日本古代中世史研究者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

一、   倒幕英雄
打倒鐮倉幕府,是符合時代要求的歷史壯舉。楠木正成一馬當先投入了這場戰鬥,打開了缺口,為倒幕勝利奠定了基礎,這份汗馬功勞必須予以充分肯定。
源賴朝時代、北條泰時時代已經過去,十三世紀末,鐮倉幕府的統治已是危機四伏。受莊園領主、莊官、地頭、大名主多頭層層剝削的下層農民大進破產,紛紛逃亡,有不少變成山賊、海賊,反抗幕府。抗元戰爭後,得不到恩賞的御家人日益貧困,增長著對幕府不滿的情緒。向來不滿意幕府的依靠東國御家人政策的非御家人地侍和西國御家人,常常闖進莊園,剝奪年貢,從事商業活動,控制交通運輸,並把破產農民武裝起來,組成新型武士團。有的研究者認為,舊型武士團所關心的就是土地,致力於保持和擴大領地,以擁有眾多家子、郎當為榮。新型武士團除經營土地外,還和中世紀獨特的商業組織座結合起來,從事商業活動。這種武士團早就發生,至十四世紀初已幾乎遍及各地,到處打擊莊園,對抗幕府統治,構成幕府心腹大患,因以幕府稱之為惡黨。北條氏加強了其一族的統治,這又激化了幕府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內訌迭起,安達氏叛亂(1285年)之後,又發生了安東氏的叛亂(1332年)。問題的實質是,經濟的發展,尤其商品經濟的發展,要求徹底打破莊園秩序、建立範圍較廣的領國經濟。北條氏的守舊政策顯然不能滿足這種歷史要求,而新型武士團的活動則符合了這種歷史趨勢。
楠本武士團具有代表性,相傳正成父楠河內入道曾是散所的長者,在從播磨經攝津、河內通往奈良的交通沿線擁有勢力,將通往大和的奈良大道的交通要衝置於自己支配之下,掌握了商業流通路線。有人還推測楠木氏經營辰砂的採掘,因為河內、赤阪素以辰砂產地聞名。這種推測未必完全符合實際,但大抵可看出,楠木氏和商業活動有密切關係。
楠木氏世居金剛山山麓一事表明,作為惡黨正成很可能和葛城山山脈的山伏、修驗者有較深關係。據載正中之變(1324年)以前,後醍醐天皇(以下簡稱天皇)的近臣日野俊基,曾經打扮成山伏樣子來到大和、河內各地,觀察地形,選擇適於修築城堡的土地,收羅反幕武裝。從這時起,正成的行動就和天皇的倒幕運動結合起來了,這是完全可能的。1321年,天皇親政後曾進行一些改革,例如宣佈撤銷除楠葉、大津二關之外的所有關卡、統制糧食價格、強迫京都富戶將囤積的大米按公定價格賣與百姓、天皇節衣縮食等。這些改革無疑受到百姓歡迎,也為視野廣闊、富有教養的新興武士正成所讚揚。因此在倒幕運動上,正成和天皇有著共同語言。《臨川寺領目錄》中,提到1331年,正成曾闖進和泉國若松莊。學者認為這可能像《太平記》所說的,其目的是搬運軍糧,以之作為討幕舉兵準備的一部分,果真如此,那麼正成實際上從這時起就已參加了倒幕運動。
正成也是最早公開響應天皇倒幕號召的人物之一,當時的倒幕形勢極其嚴峻,天皇勢單力孤,正中之變(1324年)中僅有的武將土岐賴兼、多治見國長等被六波羅軍殺死,近臣日野資朝和日野俊基被捕。天皇重新擬定討幕計畫,再次企圖把反幕的惡黨、野伏組織起來充作倒幕軍力的核心,同時動員在叡山和南都僧兵、皇室領莊園武士、因恩賞問題不滿幕府的九州地方武士和由足利氏、新田氏代表的對北條氏一族擅權持批判態度的強大外樣御家人,以便一舉攻佔六波羅。未幾,計畫又洩露,天皇倉皇出走來到山城國笠置山。就在這時正成來到這裡參見天皇,表明了倒幕決心,他說,只要聽說正成未死,聖業就會實現,請放心。參見後,立即返回河內根據地,舉兵下赤阪。
正成充當了武力倒幕帶頭人角色,這需要有極大的決心和勇氣。北條氏的日子已經不長了,這可說稍有政治頭腦的人都很清楚,甚至像持明院花園天皇這樣的人也能看得出來。1317年他曾說過:近年來東風已經衰竭。但敢擔風險,立即付諸行動卻是很難的,大多持觀望態度。足利尊氏也好,新田義貞也好,他們站出來反幕都是1333年(陰)五月的事。那個時候,正成已經為倒幕奠立了軍事基礎。
笠置山不久被幕府派來的大軍攻佔(928),天皇在逃往赤阪城途中被捕送回京都軟禁,幕府軍轉向下赤阪城。(陰)十月二十一日城陷,正成與大塔宮護良親王巧妙逃出,消失在葛城山山脈之中。1332年(陰)三月,天皇被流放隱歧,討幕計畫看上去又要成為泡影。實際上,從1331年(陰)十月,下赤阪城被陷至1333年(陰)十一月被奪回,這一年期間,正成和護良親王並非無所作為,而是根據敵強我弱鬥爭形勢轉入地下,到幾內各地秘密串聯,重建和擴大反幕隊伍。護良親王的討幕令旨甚至下達到播磨、紀伊、伊予、築後、薩摩各地,促進了各地反幕運動的興起。有一份材料證明,這期間他們同隱岐的天皇也保持著聯繫交換情報。據《天野山金剛寺文書》載,(陰)十二月九日,正成在分別給河內金剛寺三綱和徒眾的兩封信中均署名左衛門尉正成,而在同一天北條氏下達給各國家人攻伐護良親王和正成的命令中稱正成為楠木兵衛尉正成。這使人感到奇怪,為什麼同一天兩份文件中正成的官稱不同呢?據研究,原來正成在隱匿期間宣稱已從兵衛尉升任至左衛門尉了。這次晉升當然不會是幕府執奏的,而是護良親王奏請任命的,對此北條氏當然一無所知。護良親王和正成的積極活動取得了不小成果,它擴大了根據地,促進了各地寺院徒眾和土豪的舉兵。這期間,護良親王代替天皇發令旨領導倒幕運動,但這只是名義,實質是正成在指揮,他為護良親王出謀劃策。就連京都的花園上皇都認為正成是倒幕運動中的核心人物。他在元弘二年十一月十二日的日記中是這樣寫的:「楠木的事業很興旺吧」。
經過一年的秘密活動,倒幕形勢大為好轉。1332年,正成奪回下赤阪城,翌年一月,趕走了和泉守護和河內守護代,消滅了和泉地頭御家人。進而進擊攝津,四天王寺一戰打敗了隅田、高橋兩將,此後又戰勝宇都宮公綱軍,從而一舉控制了紀伊、河內、和泉、攝津四國。在正成勝利的影響下,各地紛紛起事。1333年(元弘三年)(陰)一月,播磨的赤松則村、築後的原田種昭,(陰)二月,伊予的忽那重清和土居通增投入倒幕戰爭,倒幕運動出現第一次高潮。
正成已成幕府首要敵人,一月末,幕府又派來三路大軍鎮壓,號稱百萬,可說是傾巢出動。同時發出懸賞令說:殺死正成者授丹波國船井莊,而不問其身份之高低。二月二十二日以來,攻陷上、下赤阪城及其周圍支城,正成固守千早城(千劍破城),以其智謀和勇敢把勝利的保衛戰堅持三個月之久,直至幕府垮臺。三月二十二日,當九州探題的快馬馳至鐮倉後報告的第一句話就是金剛山尚未攻下,可見幕府對這個戰役多麼重視。千早城好像一顆山巔上的明星,她閃爍著的光芒鼓舞著人們的鬥志,於是,三月肥後的菊池武時和阿蘇大宮司惟直,四月陸奧的結城宗廣相繼起事,在全日本範圍內掀起第二次反幕高潮。千早城之戰拖住了幕府軍主力,使赤松氏反幕軍和千種氏反幕軍有可能聯合進攻京都,同時也促使足利尊氏之流乘機而起。無怪乎有人說:「正成在建武中興中的功績主要是保衛千早城。從大局來看,保衛千早是最有價值的。」
正成進行的不屈不撓的倒幕鬥爭,對幕府的崩潰有決定性意義。和足利尊氏、新田義貞等人相比,他才稱得起倒幕英雄。
頂部
楠正成
註冊會員
Rank: 1



UID 7
精華 0
積分 320
帖子 92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07-9-4
用戶註冊天數 6101
用戶失蹤天數 4187

61.219.51.190
發表於 2007-9-4 13:13  資料 私人訊息 
楠正成是個為人少知的日本名將...
楠正成是個為人少知的日本名將...
其智絕倫,忠肝義膽,悲狀而死~~

是在下最愛的名將,分享給各位大大~~
頂部
子龍
註冊會員
Rank: 1



UID 5
精華 0
積分 814
帖子 184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07-8-31
用戶註冊天數 6105
用戶失蹤天數 2937

61.219.51.190
發表於 2007-9-4 13:16  資料 私人訊息 
好阿~
果然是一般人很少聽見阿~
有如岳飛般的人物~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