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孫子
mj000tk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
精華 0
積分 92
帖子 53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7-1-14
用戶註冊天數 6335
用戶失蹤天數 3012

61.219.51.190
分享 
發表於 2007-8-28 13:03  資料 文集 私人訊息 
孫子

 

      ¤       孫子生平概述
       大約在西元前520年前後,一個青年來到了正勃然興起的吳國,隱居在羅浮山中,苦研兵法,以等待時機。他便是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
       孫武,字長卿,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縣,一說山東博興北,一說山東廣饒)人,約活耀於西元前6世紀末至前5世紀初。當他長大成人後,齊國在齊景公的統治下,政治黑暗。隨著君權旁落,田、鮑、高、欒諸大族,既相互勾結又相互傾軋,造成政局嚴重動蕩。孫武本是田氏後裔,其祖父田書因伐莒國有功,賜姓孫,故改稱孫書,別開一脈。由於與田氏家族的這種淵源,孫武感到留在齊國會受牽連,何況在這樣的鬥爭形勢下難以施展自己的抱負。比較之下,新興的吳國無疑是發揮軍事才幹的理想用武之地。因此,他下定決心,離齊赴吳。
       西元前512年,機會終於來臨了。在伍子胥的極力推薦下,孫武得以晉見吳王闔閭,並呈上自己所著的「十三篇」兵法(即孫子兵法)。闔閭一口氣讀完了這部6,000言的兵書,不住的嘖嘖稱善。接著,他又聽孫武闡述對時局的看法,正一心圖謀大業的闔閭終於為兵法的博大精深和孫武的精闢見解所折服,於是闔閭便任命他為吳國的將軍。孫武從此開始了自己的軍事生涯。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說,闔閭「知孫子能用兵,卒以為將。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名顯諸侯。孫子與有力焉。」據此孫武應當參與了西元前506年的吳楚柏舉之戰及西元前484年的吳齊艾陵之戰,且發揮過重要作用。可惜秦漢史家對此語焉不詳,使人無以知悉孫武當時之奇謀雄略與戰績軍功。至於孫武最終是挂冠高隱,老死山林,還是像伍子胥那樣遭夫差賜死,就是千古謎案了。
       ¤        孫子兵法簡介
       孫武並不是以其輝煌的戰績而顯於當世,而是以其不朽的兵學著作?孫子兵法享譽古今中外。
       孫子兵法亦稱孫子、吳孫子兵法,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兵書,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部比較有系統的軍事論著。它全面總結了春秋時期及其以前的戰爭經驗,分析及論述了許多作戰原理,並揭示了重要的戰爭規律,內容豐瞻,見識精闢,不僅對當時的戰爭有十分現實的指導意義,而且還深遠影響了後世乃至當今的軍事思想,故歷來有「古代兵經之首」、「百代談兵之祖」、「兵學鼻祖」、「兵學聖典」之稱。
       關於孫子的篇數,史籍中有兩種記載。西元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竹簡「孫子」、青海大通縣上孫家寨漢墓出土木簡「孫子」佚文以及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均有「十三篇」的記載。東漢末年曹操為之作注的即為13篇。但漢書•藝文志著錄為「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圖九卷」。今本13篇為計、作戰、謀攻、形、勢、虛實、軍爭、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用間。
       孫子的注家,自魏以降,近200家,名家也甚多。據不完全統計,各代的注家列於下:唐以前為14家,宋、元17家,明有53家,清有46家,朝代不明、無名氏注26家,另有今人許多注本。古代注本見諸於著錄的,大部分遺佚,原注本尚存70餘家(含闕本)。
       我國第一個注釋孫子兵法的人是曹操(西元155220年)。曹操說:「吾觀兵書戰策多矣,孫武所著深矣。……審計重舉,明畫深圖,不可相誣,而但世人未之深亮訓說,況文煩富,行於世者失其要旨,故撰為略解焉。」(轉引自吳汝嵩之「孫子兵法淺說」第5頁)。」各家注本以十字注(曹操、孟氏、李筌、杜牧、陳皞、賈林、梅堯臣、王晰、何延錫、張預)最有名。
       另外,宋代施子美、元代潘衍翁、明代劉寅和趙本學、清代朱墉和孫星衍等的注解本,也有其代表性和價值。這些注解本對於理解文意、掌握要義,推動孫子研究都發揮積極作用。此外,研究孫子的成書、作者、思想內容等專著和學術論文,其數量之多,當以千百計。
       ¤        孫子兵法產生原因
       原因有二:一是當時中國社會正處在由奴隸社會走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時期,諸子百家各立思想學說,是百家爭鳴、思想非常活躍的時代,其中就有代表當代新興地主階級的先進思想。這是孫武接受先進思想的客觀原因。
       二是孫武有無私無畏的精神。地形篇的「戰道必勝,主曰無戰,必戰可也;戰道不勝,主曰必戰,無戰可也。故進不求名,退不避罪,惟人是保,是利合於主,國之寶也」這段話,就反映出孫武的這種崇高精神。這是他能夠接受先進哲學思想的主觀原因。大凡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人,埋首於自己所從事的科學事業而忘我的人,才能正確認識客觀事物以及自然界和社會的各種現象。
       ¤        孫子兵法內容體系
       一、重戰、慎戰、備戰、善戰的戰爭觀
       孫子首言「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承認並提示人們要注意戰爭是關乎國家興亡的大事。因此,要慎重對待,要明主和良將「慮之」、「修之」、「慎之」、「警之」。這也是後世所謂「從古知兵非好戰」的思想。孫子主張「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強調「立於不敗之地」,「虞待不虞者勝」,並注重在兵力、糧秣、財政、器材、輜重等物質上的準備。
       而制勝的條件、因素、謀略和方法有:
      
             
  1. 以「道」為首的多因素制勝論,把「道」(政治)作為第一個制勝條件。         
  2. 「廟勝」論,多算勝,少算不勝,注重謀略、決策制勝。         
  3. 「詭道」制勝論,「兵以詐立」,「兵者,詭道」,用詭詐之法取勝,這些可稱為「善戰制勝三論」。      
       二、「全勝」和進攻速決的謀略思想
       孫子十分重視計、謀(戰略),其要點有四:
      
             
  1. 建立在「知彼知己」、「五事」、「七計」基礎上料敵定謀?制訂謀略的基礎和條件。         
  2. 強調「廟算」,「先計而後戰」?制訂謀略的必要和重要。         
  3. 「全勝」,「不戰而屈人之兵」?謀略思想的核心和理想目標。         
  4. 進攻速勝,「兵貴速,不貴久」?謀略思想的重要內容。      
       三、主動、惑敵、因情用兵的作戰思想
       孫子中作戰思想非常豐富、生動,也甚深刻。主要是:
      
             
  1.            「致人而不致於人」,爭取主動權,作為用兵之樞紐。         
  2.            「任勢」、「造勢」,力盡其威。通過軍力、戰鬥力合理編組,士氣激昂,配置及指揮得當,並利用有利條件形成衝擊力、爆發力,使力量得到最佳的發揮。         
  3.            「奇正相生」、「出奇制勝」,在兵力使用、戰法和作戰形式上,講究常法和變法結合運用;奇在變化無窮,奇在「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4.            「虛實」、「示形」、「惑敵」、「動敵」,以達到「避實擊虛」之效。這也就是「多方誤敵」的用兵要著。         
  5.            「并力」、「分合」,講究「我專敵分」,集兵擊敵。         
  6.            「因敵制勝」,機動「應變」。      
       四、「將」、「法」並重的治軍思想
       孫子把「將」作為「五事」、「七計」等基本內容。論述了「將」的地位和作用。認為「將者,國之輔」,「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明確提出將帥「智、信、仁、勇、嚴」五條件,一般稱之「五德」。並把「智」放在突出位置,強調指揮才能及謀略素養,以別於「一劍之任」的鬥士。孫子注意以「法」、「令」統一軍隊的行動。所謂「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恩威並施,寬嚴相濟,以求行動一致。
       五、素樸唯物論、辯證法的軍事哲學
       兵學和哲學是相通的,孫子中體現了素樸的唯物論和辯證法。主要有四項論點:
      
              1.反對戰爭尚「天命觀」,注重人事。明確提出「禁祥去疑」,「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情者也」。
              2.注重客觀條件和主觀能動性。「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是孫子運謀用兵的唯物基礎。並主張和強調戰爭中的「三先」思想--「先知」、「先算」、「先勝」。
              3.以「智」使「力」的「智力觀」,和「趨利避害」的「利害觀」。孫子突出「計」戰、「謀攻」;提出「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認為「兵者詭道」,強調「智戰」,「先計而後戰」。
              4.注意從總體上、多方面來觀察戰爭。孫子並非簡單的以戰論戰,而是從政治、軍事、經濟、地理、外交等方面綜合談戰爭,是從全體上來把握局勢,初步看到其間的主次相互關係。在某種意義上來講,孫子重政治更重於軍事,重智謀更重於拚力量,重人事更重於重天地。
      
       ¤        孫子兵法理論成就
       一、揭示武裝力量建設是國家政權建設不可分割的部分;即「兵者,國之大事」。
       二、戰略思想超出軍事的戰略範疇,包含了政治戰略。
       三、比較深刻的認識戰爭與經濟的關係。
       四、根據對戰爭與經濟所進行的分析,確立了速決戰的戰略思想。
       五、主張謹慎開戰,確立不打無準備之仗的思想。
       六、非常重視自然條件對戰爭的影響,在特定的空間和時間內進行戰爭,有其不同的自然條件,對戰爭行動有不同的影響。
       七、闡明對敵軍工作和情報工作的重要性。
       八、認為軍事行動的保密至關緊要。
       ¤        從方法論看孫子兵法
       一、孫武不是把戰爭?準備和實施?這一社會現象看作是孤立的,而是看作與交戰雙方的政治、經濟、軍事、自然條件互相聯繫而又互相制約。
       二、孫武認為戰爭這一社會現象不是靜止的,而是不停的運動變化。對立的雙方在戰爭中都是以自己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力量以及智力進行爭勝,都是按照「知彼知己」、「因敵制勝」的原則,互因互變,變化不止。
       三、孫武不是把戰爭情況的變化看作是簡單的數量增減,或是簡單的位移,而是看作發展過程中的運動變化。進者因戰況有利於己是向著勝利的方向發展,退者則因戰況不利於己向著避戰、守勢方向發展。
       四、在孫子兵法中,孫武以敵我雙方作為戰爭基本的、主要的矛盾,論述了存在於敵我之間錯綜複雜的矛盾鬥爭。戰爭時刻中透過敵對雙方的矛盾,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展開鬥爭與轉化。這些矛盾的鬥爭通過量變達到質變,才能打敗敵人,贏得勝利。
       五、孫武在考察戰爭時,主張透過表面現象來看戰爭行動的實質。如在行軍篇相敵部分,就講到料敵的一般規律,以及因形見情的道理。
       ¤        孫子兵法在中國的流傳與影響
       提到軍事家、名將,從戰國的孫臏、趙奢起,到秦末漢初的張良、韓信、陳餘、英布,西漢的衛青、霍去病,東漢的鄧禹、馮異,三國時的曹操、諸葛亮、孫權、呂蒙,晉時的杜預,隋唐時的韓擒虎、李世民、李靖,宋的宗澤、岳飛,元明時的朱元璋、劉基、戚繼光,清代的曾國藩、胡林翼等,歷代名將都將孫子的軍事原理運用實踐於戰爭中,甚或有所發展和創造。孫子孕育了眾多將帥,他們的成就也得力於孫子。
       兵書要籍中,如吳子、孫臏兵法、尉繚子、鶡冠子、李衛公問對、武經總要、武經龜鑒、虎鈐經、百戰奇法、陣紀、投筆膚談、紀效新書、登壇必究、兵鏡類編等,均有不同程度得益於孫子;或徵引孫子名言要義,闡發其思想;或以歷代戰例佐證孫子的觀點;或以孫子為式,建立自己的學術體系。另外,在荀子、呂氏春秋、國語、戰國策、吳越春秋、越絕書、潛夫論、淮南子等某些篇章中,也都可看到孫子的影響。
       孫子在我國有2,000多年的流傳史和研究史。在戰國時即廣為流傳,韓非子說:「境內皆言兵,藏孫、吳之書者家有之。」可見貴族之家普遍注重孫、吳兵法。史記中說:「世俗所稱師旅,皆道孫子十三篇。」秦漢時兵書由國家收藏,民間流傳受到限制,但師旅中仍循用孫子。漢武帝欲教霍去病「吳、孫兵法」,孫權勸呂蒙「宜急讀孫子」,唐太宗與李靖論孫子,宋神宗元豐3年(西元1080年)4月乙未(初二,424日)詔命校定孫子等七書,雕刻刊行,作為武學必讀之書,號稱武經七書。由於帝王的倡導,明定為武學必讀,後代因之,更使孫子處於正宗地位。
       明末兵學家茅元儀說:「前孫子者,孫子不能遺;後孫子者,不能遺孫子」。極言孫子內容的廣博和承先啟後的作用,也是肯定孫子在兵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在不斷發現新資料的情況下,我國對孫子的研究進入一個更新、更科學的階段,無論是在戎馬倥傯的戰爭年代,或是富足安樂的太平盛世,都注重孫子基本理論的運用,這些全成為我國現代軍事思想的理論材料。
       ¤        孫子兵法在國外的流傳與影響
       孫子在國外也被視為奇書、傳書,公認為「兵學聖典」,享有極高聲譽。日、法、英、俄、美、捷等國均有孫子譯本;有些國家的軍事院校列為必讀之書;著名的百科全書中都有孫子條目;一些將帥學習、運用孫子,並出現「現代孫子熱」。
       日本是國外研究孫子最早、研究者最多、成果相對最多,也是對孫子評價最高的國家。早在西元8世紀唐玄宗時代(日本奈良時代),日本著名學者吉備真備被遣唐留學十八載。西元735年回國時,「所得錫賚,盡市文籍」,中有孫子等古兵書。吉備在太宰府任職期間,還親自聚徒講授孫子的九地篇和諸葛亮八陣圖;嗣後1,000多年,日本的將領、學者十分尊重孫子,研究不絕,有關孫子的著作有百餘部;日本古兵書的中心思想,大多出自孫子,且還有許多將領在實戰中運用孫子兵法而成功的事例。日本人士自稱:「孫子兵法自奈良時代傳到日本以來,給日本歷史、日本人的精神方面極大的影響。」
       西元1772年法國在巴黎出版了孫子兵法譯本。這是旅居北京的約瑟夫•阿米奧神父受路易十五的國務大臣貝爾坦委託翻譯的。據說拿破崙在軍中,常常手不停披法譯孫子;另據柏林伯麥盧將軍稱,拿破崙曾講到東方古昔教訓的原則,就是指孫子。這是孫子西傳歐洲之始。
       英國在西元1905年由卡爾思羅普翻譯出版孫子英文本。在此之前,一些精通中文的英國軍官已在口頭上傳播孫子。蒙哥馬利元帥曾說:世界上所有的軍事院校,都應把孫子兵法列為必修課。
       俄國在西元1860年由漢學家斯列茲涅夫斯基翻譯出版孫子。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聯又出新譯本以加強研究。一些學者認為:孫子是「最早的軍事理論著作。希臘、羅馬、迦太基等與奴隸社會有關的軍事著作都在它之後。」
       德國在西元1910年由布魯諾•納瓦臘翻譯,在柏林出版德文版的孫子。據說德皇威廉二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失敗後見到孫子,十分感歎。
       孫子在美洲大陸流傳的時間比以上這些國家還要遲。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研究孫子的人才多起來。
       總之,孫子已越出國界,在國外擁有眾多的信奉者與研究者。近來,國外又出現新的「孫子熱」,其主要表現有三:
                     1.孫子的研究和現代的戰爭理論、戰略作戰思想有關聯。在美、英、日等國,一些當代軍事理論家的論著中,皆程度不同的汲取和運用孫子的思想。他們認為:孫子的「大部分觀點在我們當前環境中仍然具有和當時同樣重大的意義」。特別是被稱為「美國第一流戰略家」的華盛頓斯坦福研究所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理查德•福斯特,運用孫子兵法探索美國對蘇的新戰略,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為基點,提出「確保生存和安全」戰略,代替「確保摧毀」戰略,影響五角大樓和白宮的決策。這一戰略思想,日本的三好修又加以闡發,提出了著名的「孫子核戰略」。
              2.一些國家的軍方首領也非常注重孫子。聯邦德國國防部長韋爾納博士在西元1977830日和記者談話時,引用了中國古代兵法家孫子的話,並說:「很可惜,在西方許多人不熟悉這一點。」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維西在西元1985114日,訪問中國軍事學院即席演講中說:「美國軍事理論吸收了許多國家的優秀遺產,其中有西元前400多年中國早期的孫子兵法。」西元1986521日,美國國防大學校長勞倫斯訪問中國國防大學時的講話中,一再援引孫子。在美國陸軍作戰綱要(西元1982年版)中,引入孫子的一些名言,作為其基本作戰思想理論和主要方法的要則。
              3.在軍事領域之外,在體育競技如圍棋、象棋、相撲等,在企業經營管理方面,也運用孫子的一些原理原則,如兵法經營全書等。日本的一位建築公司董事長服部千春,自稱其經營得以發展是靠運用孫子之賜,並長期研究孫子,著有孫子兵法校解。
頂部